研究與活動
首頁研究與活動研究計畫

研究計畫

研究計畫介紹

中山政研所教師的專業領域者主要包含政治理論、比較政治、國際關係、量化與質化研究方法,除了對主要領域的涉獵之外,政研所教授們也在個別領域中,針對重要議題進行深入研究。以下是各教授正在進行中的研究計畫,歡迎有興趣的你加入我們的行列,一起享受學習與發現知識的樂趣與驚奇。

自我防衛的決心:拉脫維亞、立陶宛、與台灣的跨國比較研究

計畫主持人/黃韋豪

保衛自己國家的意願不僅僅是軍事議題,自我防衛的意願更是一系列社會因素和個人偏好的組合。本計畫旨在揭示、分析和比較在拉脫維亞、立陶宛和台灣三個國家中,人民自我防衛意願的因素和行為者,以擴展當前評估的方法和理論。基於對理論文獻的回顧後,本計畫首先將提供增進防衛意願水平的政策建議,並將通過評估的工具包和假設的改良為該議題的文獻做出貢獻。此外,本計畫將推動波羅的海國家與台灣在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合作與交流。鑑於這兩個地區周邊動盪的地緣政治,本計畫也希望藉此提高公眾對該問題的認知以及波羅的海與台灣的合作關係。

訊息傳播與民主國家威權化

計畫主持人/黃韋豪

在新興民主國家,由於人民期待在當家作主後,能一次解決許多社會問題,例如期待能快速改善過往弊端、提升生活福祉,一旦事與願違,人們對於民主的期待則可能迅速幻滅,他們可能會將社會變遷時期遭遇到的種種困難怪罪於民主體制,也不免緬懷往日威權時期的生活環境。媒體,特別是新興媒體,在這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日益蓬勃發展的新興媒體將有助於完善公民社會,提供民眾更充分的資訊理解民主與政治的運作,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可能因為閱聽人的自我選擇,反而強化同溫層,進一步加深社會對立。本案希望透過跨國跨校之固定學術討論,深入探討資訊傳播之發展現況與理論分析,對於民主政體的穩固,以及威權國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擴散。這樣的討論,對於身為新型民主國家的台灣,尤為重要。

製造正當性:習近平時代的中國數位宣傳

這個研究項目將結合資料科學(即『大數據』)技術與質化論述分析方法去探索中國政府在微信社交平台上所展示的數位宣傳模式與其政治效應。在先期研究中,我們發現中共黨媒在互聯網發展出六種類型的數位宣傳:教化型宣傳、威嚇型宣傳、認同型宣傳、政績型宣傳、揭露型宣傳與軟議題宣傳。我們正擴大分析之範圍,以查驗這六種數位宣傳方式是否也出現在其他黨媒與商業愛國媒體公眾號的發文中。本研究也將檢視習近平的意識形態理念以及在他第一任期內所主導的重點宣傳機構改革,是否對中共數位宣傳模式產生影響。

直選總統體制與立法課責:台灣與韓國國會集體與個體層次的比較探討

計畫主持人/廖達琪


本計畫針對均有直選總統的台灣和韓國國會的集體及個體層次的課責性做比較探討(2008-2023年)。主要理由為:
1.民主理論的規範層次,責任性是內閣制所強調的;回應性則是總統制所重視;唯有課責性,讓人民可監督或了解有權力者之所做所為,是可跨越不同體制,成為共同奉行或推動之原則。
2.實證層次,在有總統直選的系統(含半總統及總統制)中,總統會成為委託人之一,且立法者集體及個人均面對要被課責的制度壓力,這樣的多重課責性,立法者個人如何處理?立法集體課責要求的執政黨一致行動的團結度,又是否能落實?在個人及集體課責性有競合關係下,其課責行為模式與政體的整體表現,如經濟發展及平等、環境保護、人類發展、民主發展等的關係為何?值得討論。

台灣與南韓的議題代表比較立法研究

計畫主持人/張晉赫

本研究計畫的主要目的,在於調查台灣與南韓的議題代表的異同。所謂的議題代表,指的是代議士的立法行為所涉及的議題,以及代議士在討論這些議題時的深度與方法。為了回答這個研究問題,本研究整合了立法組織與政策過程的理論,並針對台灣立法院與大韓民國國會的代議士行為進行了全面的資料分析。

「一帶一路」的政治經濟學:重塑地緣政治、區域經濟與治理規範的中華帝國主義?

計畫主持人/陳宗巖

在既有「一帶一路」相關研究中多認為該倡議的構成與影響與地緣政治、經濟利益與治理規範三個因素相關,根據這些論文可以歸納出六個研究問題,分別是「一帶一路」的投資建設計劃如何被政治、經濟與治理因素所影響,以及「一帶一路」將如何對亞洲與世界帶來政治、經濟與治理面向的衝擊。

「國家性」與「政治性」概念:Max Weber對於Carl Schmitt之理論建構的影響

計畫主持人/楊尚儒

此項計畫旨在考察Max Weber和Carl Schmitt兩位思想家對於「政治性」的書寫,並且在這基礎上進一步比較兩位思想家如何理解「國家」與「政治性」兩者間的關聯,以及如何由此關聯開展出其國家觀。

亞投行誕生: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者、挑戰者或貢獻者?

計畫主持人/陳宗巖

本研究計畫回答兩個問題,第一,亞投行如何被影響,各國所面臨的國際與國內政治經濟因素,是否影響各國取得亞投行創始會員國資格、各會員國獲得的投票權力、以及會員國取得的貸款金額與條件;第二,亞投行如何造成影響,亞投行的出現,是否提升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雙邊關係,且造成全球主要國際金融組織權力的重新分配,世界銀行與亞洲開發銀行在亞洲的影響力是否下降?

iVoter議題立場分析測驗

計畫主持人/廖達琪

iVoter議題立場分析測驗,透過詢問民眾數項我國重大議題看法的方式,並結合我國立法委員們對於同樣議題的親自填答表態,來提供民眾了解立法委員與自身對於各政策立場的遠近,並進而更有效率的投下神聖的一票。本網站冀望以簡單且新世代的方式提供民眾更多政治資訊,培力我國民主動能。

厚資料(thick data)的方法論

計畫主持人/劉正山

另一個研究軸線是厚資料(thick data)的方法論。我的目標是勾勒出實證主義之外,尚未被政治學界充份認識及應用的知識論、方法論體系,以及研究方法(如資料視覺化及意義發掘)。目前在執行的另一個科技部計畫是「聽風觀風與追風:透過厚數據平台及視覺化軟體開發來探索台灣民眾對敏感性政治議題之偏好流動及其意義」,在這個知識論體系的理解上,使用資料分析方法來尋找台灣民眾,尤其是中間選民,對敏感議題的態度,並進一步進行多層次的解讀。

微笑小熊網路輿情觀測站

計畫主持人/劉正山

我在過去七年間打造了smilepoll.tw 網路輿情觀測站,將與國內外學者及學生運用它進行不同層次的應用,包括了質性訪談(含焦點團體)受訪者的挑選以及網調實驗(web-based survey experiment)。可以運用的主題包含了政治態度形成、政治參與、政治動員、意見極化、媒體使用等。目前在執行的計畫是科技部三年期的「國家正當性的認知內涵與測量:厚資料方法論的視角及網調方法的應用」(2017-2020),目標是透過網路調查進行探索與實驗,尋找理論尚未出現之前,值得探索、與國家認同及偏好相關的現象。

文化相對主義與當代中國政治論述

計畫主持人/楊尚儒

「中國特色」這一詞語的背後乃是一套政治論述,其核心是訴諸中國的文化與價值差異,來證成中國不僅可以有而且也應該有與西方不同的中國政策方向與政治體制,藉此來對抗西方國家所宣稱的普世價值。未來,研究者將持續關注延續著這文化相對主義如何呈現在當代中國政治論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