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故事
首頁我們的故事學生分享

學生分享

姓名 李承訓
身份 博士候選人
入學年 97級博士班
撰寫日期 2018年12月7日

修課同學心得分享

政治所坐落於西子灣畔,對我來說如同一座港口,一座充滿政治學知識寶庫的港口;我在此卸載了自己一部分的時光,經歷了辛勤的學術裝載過程,最後乘載了充裕的知識,航向下一個人生旅程。

依稀記得在進入政治所前,對於政治學的了解,就僅僅是一門古老的學科,研究著永遠沒有結論的政治現象;但在進入政治所兩年後,我開始深刻的感受到政治學是一門仍在茁壯與成長的學門,或許就正如同我們此時,處於一個徬徨與尋覓下一個目標的年紀。

「自由的學風,跨域的對話」在政治所絕非僅僅是個標語。從政治理論的泉源:小曾老師的政治哲學,到宏觀的大曾老師的國際政治經濟學與馬克斯研究;又或是黃競涓老師曾經所開授的女性主義與國際關係、石之瑜老師的中國研究、廖達琪老師的比較議會與比較政治、林繼文老師的理性選擇途徑,以及由現任所長小劉老師所帶進來的ABM代理人基與R統計軟體技術及研究方法的關懷,構成與完整了現在政治所的主要研究領域。從哲學到實證研究乃至模擬方法,都並存於中山政治所上,而也並不侷限於特定研究領域,乃是自由學風的展現,這樣的精神也由所有老師們所繼承與維持。

跨域的對話,則真切的發生於自己的身上。事實上,我自己本身的主要興趣是資訊科技,但從沒想過有機會能實際應用於政治學研究上;在入學時,偶然的選擇成為廖達琪老師的研究助理後,便開始了屬於我自己的跨域的對話。廖老師長期與資管領域的林福仁及黃三益老師有所合作,主要是嘗試將Text mining的技術應用在政治學研究上,爾後則與EUI歐洲大學合作,創立了現在的VAA平台:iVoter。而我在這過程中,從一開始提供政治學知識給資管領域研究夥伴的角色,逐漸轉變為一個具備政治學知識的程式設計師(俗稱:程序猿); 走在身兼政治學研究者與程式設計師的路上並不輕鬆,在兩個不同的知識體系間遊走,就如同走在鋼索上一樣,需要的是「平衡」;往往在不知不覺間,偏向了某一邊,而使得研究目標有所失焦;但同時,也能從另一個非常不同視角找到更有效的解決方案或新的研究方法,甚至是自己的人生目標。